方言与美食 | 时亘:黄尖子鱼(山东日照话)
香椿发芽,黄尖子下锅炸
江河湖海之鱼,可爱者甚蕃,日照人春季独爱黄尖子鱼。自二月二以来,近海捕捞,陆续上市,鲜美异常。捕捞登岸之时,海曲邑内方圆百里,无论男女,至于老幼,所向鲜肥之享,俱皆倾巢出动。这营生大名叫黄鲫子鱼,日照人总亲切地叫它作“黄尖子鱼”,或许是这小鱼儿的脑袋尖尖的?也未可知。
黄尖子鱼是日照近海一种小海鲜,扁身子,三角尖头,再大也不过一拃长;每年春暖花开,香椿芽冒头的时节,黄海附近的渔民们便张罗着修船补网,预备着一场注定满载而归的扫“黄”运动了。捕黄尖子鱼用的是四五十米长的特制“坛网”,长方笼状,用小船运出岸一两海里远,一头坠上铁锭子封死,另一头用桩子撑起来固定住,网口从外到里越开越小,最窄处也就一寸来粗,鱼虾蟹贝钻进去容易,可别想着拱出来。高产年份,一张坛网拉上来几百上千斤也不是事。甭管拉多拉少,甫一靠岸,馋猫们即刻抢购一空,后到的腥味都闻不着了。不对,本地产的黄尖子鱼,便是刚捞上来,凑近了闻闻,也是一鼻子海洋的清鲜,何来腥味之有?鱼打上来,也不用细择,也不怎么腌,清水里摆摆直接下锅,就能把屋山墙鲜倒。
买鱼回家,先别急着放水洗,要不然鲜味全跑完;剪子一剪,手一抠,凉水里一搅和,愿意吃咸的再切点葱花放点盐腌一会,就可以下锅炸了。那讲究人家,打上鸡蛋调和面糊,黄尖子鱼腌好了,粘上糊子,炸出来不知吃鱼还是吃面糊皮;多数吃主儿,鱼身上随便蘸点面粉,坐上油锅吱啦着,不多时鱼油鲜香就掀起了房顶盖。过去一个月一斤几两油票的日子,不敢轻易使油费火,便趁着摊煎饼时将鱼贴在鏊子上似煎非烤好歹弄熟了,旁边几双泥爪子一人一条抢了去,也顾不得鱼骨头卡喉咙,腥乎乎的手好几天不舍得洗。富有富办法,穷有穷讲究,这小鲜鱼红烧刺不烂,清炖吃不着,不炸不烤几乎没法入口。说是炸,不如说煎更贴切:浅浅一层花生油舔热了锅,处理好的鲜黄尖子鱼裹蘸了面粉,一条条跳下锅去,大火就糊,小火就生;文火慢煎,小心正过来,两面煎得焦黄,鼻子里鲜香混上块,这就出锅了。手上铺开张煎饼,捯两条黄尖子鱼,拨开鱼肉,挑去鱼骨,绒毛小刺不去管,再卷上把子鲜香椿,大口一张就咬下来一个春天。鲜鱼配鲜香椿,就着新煎饼,日照人的春天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序幕。
海沿边上人稀罕黄尖子鱼,附近不靠海的地方更不用说。早年间临沂莒县一带,渔民出海归来时常有“跑海的”赶着驴车马车,拉着刚到港的鲜货四乡串游做生意;珠米桂薪的年月,内陆老百姓能吃到的唯一海鲜必定是那鲜黄尖子鱼了。那几年,沂蒙山里日子紧巴,便是吃国库粮的公派老师,偶尔买上一斤半斤,也是多放盐腌起来,白天闻闻,晚上看看,等到这鱼腌得咸腥味气实在瞒不住了,这才缠磨着婆娘倒出点盐水瓶子里面塞着的花生油,拿出两个“小金库”里藏着的鸡蛋,一条一条地煎了,一顿捯两筷头子,一吃又是十天半月。一家吃鱼,半村闻腥,那学屋里的半大孩子,少不得又编出一套歌唱着:
“黄尖子鱼,腌三腌,老师吃了腚冒烟。”
“黄尖子鱼,煎鸡蛋,老师吃了发脾寒。”
老师听见了,也不打,也不骂,只是叹两句:唉,这些苦孩子!好好学习,将来考出去,天天吃黄尖子鱼卷煎饼!吃国库粮的尚且如此,普通老百姓,更只能望鲜兴叹了。大人们扛得住,孩子嘴馋,难免动动心思;每逢“跑海的”赶着小车经过,山路坑洼凹凸不平,免不了颠下来一星半点的,便争抢着捡回家和父母长辈邀功请赏。捡回来的鲜物,借着热锅底贴熟了,遥远的咸腥的海的味道,闻得孩子们又忘了自己能吃几个煎饼;大人实在心疼,便由着小字辈吃去,一个个撑得嘴饱肚圆才肯恋恋不舍下桌。饥饿演绎的年月,煎饼也要算计着吃,头天吃撑了,第二天只好半饱;饿着肠胃,长了心眼,再看见那一车子海腥味经过,颠簸下来什么,便一脚踹了路边沟里去:还想叫我再多吃两个煎饼,没门!
这几年,市场上卖的都是冷库里的外地冻货,买回家化开,整个锅屋里就熏得进不去人;孩提时光跟着家长屁股后面,在渔码头边下挤着盼着出海归来的鲜美的日子,只能在梦中回味了。香椿芽又冒出了头,码头边小马达突突着,放下坛网,拉回来不过几十斤杂鱼海草;那扁扁身子三角头的本地黄尖子鱼,到哪里还能找着呢?海沿上靠海吃海,如今人过好了,海却枯了,这或许是冥冥中的点化罢:海,该歇歇了;人,该收敛了。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陈娟娟:古早味才是真味道——泉州烧肉粽(福建泉州诗山话)
方言与民俗(音频)| 万佳乐:吃“祛寒娇耳汤”纪念医圣张仲景(南阳话)
方言点 |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
音频来源 | 时亘
本期编辑 | 古明霄&时亘
本期审读 | 宋依琳
责任编辑 | 甘于恩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保护母语方言
你我共同努力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、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希望各位点进广告或通过打赏来支持我们的事业,谢谢!↓↓↓